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我老婆要嫁人》

  這是一齣非常獨特的韓國電影。

  這份獨特在於看完後讓你墮入的反思。對,它對婚姻制度、家庭倫理、父系社會作出嚴肅的挑戰。這類電影出現在亞洲人的手裡,的確有點奇怪。相似的劇情曾在德國電影Gloomy Sunday《憂鬱的星期天》(港譯《布達佩斯之戀》)看過,但那種共同擁用和分享的一女二男三人關係,還未去到婚姻和家庭的領域。這一次,真的不由得對韓國人的思維,再次重新估計。

  電影是改篇自一部獲得世界文學獎的同名小說,講述一位明艷熱情思想開放的女球迷仁雅(孫藝珍飾)在若即若離的情形下,接受了敦厚的男球迷德勛(金柱赫飾)的求婚。然而,婚後仁雅向德勛提出,要和另一名男子在景(朱相昱飾)同時結婚,組織另一家庭,實行雙邊發展。德勛迷惘了,但又捨不得心愛的仁雅,感情崩潰下來。及後,仁雅帶來的小生命,為德勛的生活和感情帶來更大變化。三大一小的生活,又可以怎樣延續?導演最終認為一妻二夫共同生活,讓孩子有兩個父親,是個完美的解決。

  姑勿論結局是怎樣,或者你喜不喜歡,我不大認同這片是一部(如宣傳所說的)喜劇。對於父系社會的男性而言,要和他人分享妻子,像悲劇多一點。但不論你是否認同導演的觀點,要看懂這部電影,你必需對足球和西班牙的歷史有一定的瞭解。事實上,足球觀和自由主義佔據這部電影很重要的地位。加上電影是以德勛作為第一人身去帶出故事,而不是以全知的角度來敘述,故仁雅的思想和行為只能從德勛的角度去感受,而不是像一般韓劇把女角的性格清楚地表露出來,觀眾需要像德勛一樣去摸索。片中有很多重要細節,亦以很文藝的手法來表達,故單純以劇情發展來評論仁雅是放蕩,抑或德勛是懦弱,都是沒有進入電影的真正境界。

  在西班牙足球裡,巴塞隆拿的球迷跟皇家馬德里的球迷,由於歷史和地域因素,向來是世仇。巴塞的足球哲學是華美秀麗,皇馬則注重實效和獎牌。仁雅是巴塞迷,德勛是皇馬迷,骨子裡,似已反映男人和女人的潛在對立面。仁雅崇尚巴塞的浪漫,與及吉卜賽人的自由主義,這些都不是亞洲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德勛注重進球的個人英雄感覺,如施丹以個人能力替皇馬射入奪得歐冠杯的入球一樣,是男人正常性格。原則上,已很難想像一個巴塞迷可以跟一個皇馬迷結婚。但奇異地,仁雅最終接受德勛的求婚,是2002年南韓在世界杯以十二碼把西班牙射跨的一刻,那或多或少反映仁雅的西班牙思維被洪明甫那腳十二碼征服了。

  婚後的仁雅,身內的吉卜賽細胞再度生長起來,促使她向丈夫提出跟在景結婚的要求。大部份人都會認為仁雅是見異思遷的不忠,但觀眾可能忽略了而劇情亦沒有正面交代的,就是仁雅應該在婚前已跟在景交往。這一點是間接從後期德勛知悉在景的足球偶像是柏天尼時,而驀然想起自己曾經在仁雅面前說過柏天尼的足球哲學,得到顯示。仁雅是從兩人之間選擇了德勛為結婚對象,而完美的婚姻關係,亦使她希望與舊愛也過著相似的生活。光明正大的性格,使仁雅坦誠地在婚前向德勛承認與其他人(依我看法這人就是在景)上過床,婚後亦跟丈夫直接說出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去跟人偷情。在這一點,我相信有婚外情或一腳踏兩船的男人,也沒有胆量告訴妻子或情人有關事實。至少,偷吃的德勛沒能做到,但仁雅做到了。

  仁雅對德勛的愛,不單是誠實,其實也是蠻牢固的。當德勛心痛欲絕地丟下仁雅,她仍可一如婚前,緊緊地形影不離跟隨著德勛,滴下向丈夫說抱歉的淚水,並成全丈夫的性幻想;而仁雅亦只選擇德勛作為女兒的生父,這些都表示她非常愛這位丈夫,也沒有跨越最基本的倫理底線。

  電影對婚姻生活亦是肯定的,仁雅由矢志追求吉卜賽人醉死街頭的感覺,到在家中照顧丈夫、尊重家姑、打理家務、生兒育女等,都展現她願意做德勛的女人。只不過這不是現今婚姻制度的一夫一妻吧。這些行為,看在男人眼裡,更不是味兒,孟子所語的齊人之福,猜不到竟在仁雅身上出現。以男女平等的角度來看,男人昔日能有妻有妾,到今天女人有兩位丈夫,倒也不算是甚麼不公平吧。小說作者和導演也似乎是在暗示,母系社會或有再出現的一天。

  至於德勛方面,他對仁雅的愛也隨時間而出現變化。由極力自己爭取入球的皇馬風格,變成享受過程的巴塞風格。導演在表達這一點時,是以德勛向仁雅發洩性慾時,一邊看著施丹交球予卡路士射球入網,從而得到體會。也就是由此開始,這個三人格局便定了下來。而這一點,在在景其後跟德勛的對話,批評南韓足球只是想著爭取成為入球者,再次得到確認。簡單而言,德勛的變化,就是由自我變為懂得犧牲和分享。德勛因著對仁雅的愛昇華後,接受了仁雅的性格,也被迫接受了在景。

  電影裡亦出現很多很玄的對話,如葉子愛情理論、足球教練的雙系統理論、單車座位理論、一分為二反會變為200%的理論,看後回想,都是有一定的精妙之處。然而,我認為儘管導演選擇了一家四口的結局,但這也不是等於完全肯定仁雅的前衛思維。不要忽略的是仁雅和德勛一家人,只能在巴塞的魯營球場和西班牙的街頭過著這種四人行的生活,而不是立足於原來的南韓社會。我也相信這種生活方式,在亞洲暫時還是很難被接受。

  這是一齣值得一看,但不一定讓你看得舒懷的文藝電影,畢竟故事和思維太前衛了。電影擁有著流暢的節奏、豐富的情節、優美的攝影與及非常悅耳和配合劇情的配樂,但是思想太傳統和保守的觀眾,我勸告還是不看為佳。兩位主角,孫藝珍的戲我看得較多,這位仁雅跟以前的演出的確非常不同,冶艷、憂鬱、賢淑、熱情都集合在一起。孫藝珍恰當地把多元性格、多元感情的仁雅演繹出來,使她成功地跳出了《向左愛向右愛》、《假如愛有天意》那道文藝淚星的框架。金柱赫的戲反倒是第一次看,但他把那份愛妻之深與及男人之痛,表現的淋漓盡致,那張溫良的臉孔偶爾配上嫉妒的怒火,把德勛那道既愛但又傷感迷惑的感覺,呈現在觀眾面前。也許還有人覺得他笨得很,但正是因為金柱赫精湛的演出,那份男人的不忿才得以引發出來。但到底是欣賞,還是不忿,恐怕要真是看過戲後,才可能有的答案了。

4 則留言:

  1. You wrote well i must say and I would like to forward your article to those whom dislike the movie "My Wife Got Married" to read. Hoping that your article might open them up a little to enjoy what the story as to bring rather than judging what is wrong, what is right and matter should be.

    回覆刪除
  2. Thanks for your encouragement. I rate this movie highly, and hope your friends would like this article and start discovering the messages that are not explicitly delivered.

    回覆刪除
  3. Hi. I read your article ten years after in 2018 jun 18. So well written, and meticulously analyzed the mortif to showcase the ideas behind. This is such a good movie and i watched it because of 손예진 and thanks to this movie as it made me give a thought on what is love, what is marriage in a meaningful way! Thanks to your articel!

    回覆刪除
  4. 我也是18年5月才看到這部電影
    很同意你的影評
    這部电影剧本真的很有深度
    不只是喜剧
    韓國電影接觸的晚
    很懷念金柱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