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對全民退保研究報告的一些意見


  扶貧委員會在剛過去的八月,向坊間送上一份由香港大學周永新教授團隊完成的研究報告,題為《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正式啟動相關議題的討論。

  然而,坊間對這項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看來並沒有很大的興趣。也許媒體及政客只懂集中在單一話題製造新聞,七十多天的持續佔領運動,令人不願意花時間在另一個非常重大的議題上面。未來的主人翁,對社會的關心熱度,仍然停留在更加性感的政改湯鍋內。坦白說,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對社會所帶來的長遠影響,絕對不比政改淺,僱員額外供款的建議,更足以加深對受薪階層的吞噬,對年輕人影響最深。各政黨及團體對周永新教授提供材料及意見後,也不積極向坊間推銷他們的方案和帶起討論,充份顯示香港的政壇只是一群群墨水怪客,議事堂內互相攻擊指責時,十分兇狠;要真正論政,卻乏善足陳。一些激進的團體只懂吹噓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已是全民共識,事不宜遲。周永新教授那份142頁的報告,說出了甚麼,忽略了甚麼,有甚麼疏漏,全都不用考慮,一切皆從唯意志論出發便可。這套不理會現實的烏托邦思維,其實跟大躍進時的土法煉鋼沒兩樣。看見香港政圈,墮落至如斯田地,仍然無人關心,任其發霉變壞,委實痛心。為了向激進團體表達全民退保不是全民共識的事情,只好寫下這幾段文字。

  周永新教授的研究報告,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的東西。我不是說周教授的研究方向不對,而是全民退保不單純是福利問題,更實際地說,是稅務改革問題。可是,這卻不是周教授的研究報告所能涵蓋的範疇。研究報告說出很多國家地區,都實施了全民退保計劃,也列出資源來源及政府付出的資源比例。然而報告卻沒有道出這些國家地區的詳細稅制資料。籠統而言,全民退保的資源來自更闊的稅基,稅的種類往往更包括銷售稅、資產增值稅、股息稅、利息稅、遺產稅,這些稅種香港皆沒有設立或已被撤銷。周教授避重就輕,只在報告輕輕說出:「支持全民退保的政黨和團體普遍認為,要為新計劃作出稅務改革,主要是對盈利達某水平的大企業徵收額外利得稅、採取累進利得稅率、和增加資產增值稅。他們普遍反對增加個人薪俸稅,也有意見認為不需要特地為全民退保加稅。」(研究報告第40)

  這樣的觀點,基本上是沒有考慮其他實施全民退保的國家地區相關的稅務政策和狀況。周教授其實應該以更直接的語句說出或至少帶出,香港不進行大規模的擴闊稅基稅務改革,並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應付全民退保相應增加的負擔。研究報告第28頁列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公共退休保障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達7.8%,而香港只佔2.15%,兩者差異,甚為明顯。以香港2013年本地生產總值約21000億港元計算,5.65個百分點的開支差別約為1187億元。香港政府2014年的利得稅出入只約為1200億元,全民退保需要增加的開支,可真的如一些政黨和團體所言,加加大企業的利得稅,以及由僱主僱員額外供款所能應付嗎?

  看看政黨和團體的意見,大略便知道在政見上南轅北轍的兩堆人,在實務上是同樣地糊塗,不著意公共財務真正狀況和細節,對稅務改革毫不重視。工聯會建議評稅利潤達1000萬元的企業加1個百分點的利得稅,民主黨贊成增加利得稅和薪俸稅標準稅率,民協建議向大企業徵收累進稅,都不過是杯水車薪,對深層次稅務改革卻隻字不提。街工倒不贊成徵收利得稅,顯得有些奇怪。公民黨更別具一格,不食人間煙火,提出全民退保建議跟加稅應該分開處理,避免阻力;自問是凡夫俗子,完全不明白這款不理資源只顧花錢的見解。民建聯、工黨及自命專業的公共專業聯盟,皆對稅務改革不作任何表態,看來是繼續留力騎牆,等待機會抽一手順水。建議檢討稅制及考慮資產增值稅的,只有勞聯及新民黨,當中新民黨更建議考慮引入紅利稅。總括而言,濫竽充數的意見多,對準事情核心者少,這無疑反映當今政黨和團體對政策和實務投入的時間,十分稀少。沒有適當的稅務改革,在香港推出全民退保,根本難以成效。只是有很多人,還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

  現時全民退保另一個建議,要求僱主僱員額外供款,更是一個盲點,壞影響更大,對打工一族更不公平。那些支持這建議的政黨和團體,包括工聯會、公共專業聯盟、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實在有點愧對香港的打工族。當年政府建議推行銷售稅,其一詬病便是其累退稅精神,同一物品的銷售稅項,對越富有的人,負擔的比率越來越低。由僱主僱員供款,來支持全民收取退休保障,道理上也可能出現傾斜。試想想,一些累積相當財富的人士,他們要是只持有證券,而不擁有出租物業,不去上班,不做生意,他們的資產增值及股息收入,便不用繳稅。要是這些人的財富來自祖蔭,更是一生人不用繳稅。但按全民退保的機制,社會還是會平等對待他們,由各方供款,讓他們收取退休款項,這便是稅務政策不改革下,可能出現的荒謬現象。除了這批不用工作的資產階級份子,一些在稅網下的刻意漏網之魚,如小販、職業司機、自由工作者,皆可能變成受益人。努力工作的年輕人,需要持續支持一直不在稅網下的退休人士,不像是公平的政策。故此,我把稅務改革看成全民退保的前提,是為了社會的資源能夠更合理分配。為了實施所謂全民退保,而去搞一個A貨全民退保,可會符合整個社會的利益?

  我希望看到香港的長者獲得更安穩的晚年生活,但現時研究報告內的建議,並不能提供一個公平以及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自私一點去想,這些建議倘獲得實施,我相信我需要供款的年期,比我獲得的退休保障年期為短,是一名政策得益者。但我為年輕人擔心,這將會是一個黑洞。有些人還認為這是保障他們幾十年後的退休生活,這樣的觀點無疑有點短淺。大家喜歡日本的美食和享樂,可有留意日本的退休保障政策,成了一個巨大的憂患。與其爭取有名無實、危機處處的全民退保,不如爭取共識,搞一個有效稅務改革更實際。對現時火燙的貧窮長者問題,更適宜採取重點支援方式,提高特別津貼,集中對有需要人士的援助,這比不湯不水的A貨全民退保,相信更有意義。